职教实践进行时|协同创新,培养“不落伍”的人才 - 教育 - 中工罐/title>

中工娱乐

​以企业实际、科技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创新,成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新常态—–/h1>

职教实践进行时|协同创新,培养“不落伍”的人才

来源9span>中工?工人日报
2024-05-08 10:06

【职教实践进行时【/p>

原标题:以企业实际、科技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发创新,成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新常态——(引题(/p>

协同创新,培养“不落伍”的人才(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 张玺

阅读提示

打破课堂教育、专业学院与企业产业间的“围墙”,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在携手育人的基础上,校企协同创新的融合发展新常态正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span>

近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专业首?6名学生,在大富科技蚌埠5G研发基地等智能工厂完成了为期4周的教学实训。通过由企业工程师、学校指导老师的联合考评后,他们顺利拿到了专业技术考核证书、/p>

该校副校长蔡玉俊说:“我们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痛点难点,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p>

近年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打破课堂教育、专业学院与企业产业间的“围墙”,推动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联动发展的职教新路、/p>

生产车间就是学生的沉浸式实验宣/strong>

4月的一个周末,机械工程学院教师刘福聪开车载?位硕士生,直奔天津第一机床有限公司陪学生“找感觉”。翻阅设计图纸、学习加工装配……学生们兴趣满满,企业员工也把学生当成自己人耐心讲解、/p>

“企业的生产车间就是学生的沉浸式实验室。”刘福聪说,每月自己都要带上几名学生,往企业跑上两三趟、/p>

如今,走出校园“围墙”,走进企业生产一线,学生在企业生产线和实验室学习知识技能,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常态、/p>

在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内,设有该校与企业共建的汽车模具智能制造实验室?个实验室,不少学生在这里专注地进?D建模、/p>

从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冲压模具测试等“生产项目实践课”,到编程技术等“特色选修课”,开启合作模式后,校企定期沟通研究产业动向、补充完善培养方案,共同打造的“新课表”让不少学生感到“专业又实用”、/p>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生张汉云说:“最开始要边翻笔记边写程序,编写一段简单的程序就需要四五个小时。现在越来越熟练,有时不到一小时就能完成。“/p>

在大富科技蚌埠5G研发基地等智能工厂,实训中的导师既有学校老师、一线工程师,也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这些导师从不同角度去剖析讲解最新、最实际的生产制造学习内容、/p>

“在企业学习的方式与在校学习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在企业学习更加侧重于实践操作和解决现实问题,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参加实训的机械工程学院2021级学生陈媛说、/p>

在该校教务处处长杨慧看来,企业能准确把握用人需求、一线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企方深度参与学校教学不仅避免了校方单方面制定的培养方案出现定位偏差,也能防止学生就业时出现偏离市场的风险、/p>

专职科研岗推进协同创?/strong>

技术创新是学校科研、企业发展的共同方向。在携手育人的基础上,校企协同创新的融合发展新常态正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p>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新中,随着关键问题被逐一攻克,铝合金覆盖件模具制造加工效率与首次调试合格率均提升?0%以上,产品源源不断地从企业车间“走向”国内外汽车主机厂、/p>

学校师生就像驻扎在公司的智囊团。目前,以企业实际、科技需求为导向研发,已经成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新传统、/p>

?019年开始,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武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该校与河南企业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上,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学校的考核成绩、/p>

2018年,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创新性地设置了专职科研岗,对教师评聘、考核指标等进行改革、/p>

专职科研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由原来?80学时/学年降为60学时/学年。与此同时,这一岗位的科研工作量提高到校人均科研任务量的3倍、/p>

在机械学院专职科研岗副教授董晓传看来,学校设置专职科研岗让企业和学校实现了双赢。“一方面,我们是企业需求的‘侦察兵’和‘通讯员’,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水平,而科研又反哺教学,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优势,培养出‘不落伍’的人才。”董晓传说、/p>

目前,学校的年均科研经费达到了上亿元水平,其?0%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开发项目、/p>

2023年,学校出台政策鼓励手握成果的师生到天开高教科创园进行自主创业。董晓传注册了公司,他的数字孪生成果实现了转化、/p>

“目前已?4家师生创新创业企业在天开高教科创园东翼落地,42项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技术合同额达到1000余万元。”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主任杨勇介绍、/p>

数字化让职教更智?/strong>

戴上头盔,眼前出现虚拟仿真课程内容;虚拟演播间内,老师正在为学生们进行课程录制;打开新形态教材一体化平台,学生便可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练习、测试…?/p>

“这是我们的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实验平台,它通过构建‘信息技术、数字技?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职业院校教学及科研高质量发展。”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院长米靖告诉记者、/p>

近年来,该校积极与数字化和国际化领域当中的重要企业合作,响应职业教育数字化、国际化发展重大需求,构建起“智慧职业教育创新平台”,为技术服务职业教育找准方向、/p>

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和安徽配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共同打造了工业设计软件“帕拉卡”平台。点击软件,学生如同步入虚拟的工业世界,戴上VR眼镜,既能观察机械设备的内部构造,也能在智能车间中“漫步”,了解生产制造的具体流程、/p>

该校科研处副处长车艳秋介绍,学校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科学、物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开发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新资源,研发智慧健康养老装备与平台,推动健康养老智慧化升级,同时开展面向健康护理和智慧养老等职业技能的培养培训、/p>

“基于‘智慧职业教育创新平台’,我们还共同打造了人工智能多语种课程建设平台等一系列具体产品,为深入打造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崭新平台和范式,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米靖说、/p>

责任编辑9span>卢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p>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


中工网微


中工网抖


工人日报
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