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记 李新媚/p>
播种、管理、观察、记录、选择、收割,再对收获的水稻进行对比试验,从中筛选出理想的种子,再播种、管理、收割、对比试验…?/p>
这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首届全国科创名匠聂守军年复一年的工作,一干就?9年、/p>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副院长、首届全国科创名匠聂守军在稻田里记录数据。受访者供国/span>
“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配制杂交组合到后代选择,再到生产试验,选育一个水稻新品种往往需要十二三年。”聂守军说,选育的新品种同时具备两个优良性状出现的概率只?.4万分之一,他要做的正是从1.4万粒种子中找到那一粒、/p>
聂守军(右)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国/span>
聂守军说,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水稻品种表现优劣参半,要么产量高但抗逆性差,要么品质优却产量低。从2000年开始,黑龙江的水稻市场上进口水稻种类所占的份额逐渐上升。从那时起,他就暗暗立下誓言:“让黑土地种上我们自己选育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p>
同年,聂守军开始以高产、抗病、优质、香型等优良种质资源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选择同时具备“优质”和“高产”两个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在当时,黑龙江每年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约有30多种,在这些品种中找到农民认可度高、综合性较好的品种并不难,难的是找到特征特性能长时间不退化,优良性状能长期保持的品种、/p>
14年间,聂守军和同事们都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一旦选择的方向错误,大家所有的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在?4年,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高产、抗病较好但米质较差的“绥?号”和优质、香型但产量一般的“绥?号”为亲本的组选育的“绥?8”诞生了、/p>
聂守军(右二)在“田间地头”展开调研。受访者供国/span>
“绥?8”像是选一个考试不偏科的“学生”,实现了优质、高产、香型、多抗等多优集成,缓解了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缺少优质、耐盐碱水稻品种的问题,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质水稻品种资源。该品种2017?018年全国单年推广面积第一,是目前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香稻品种、/p>
聂守军常年奔忙在田间地头,被农户亲切地称为“聂水稻”。得知他们通过种植新品种水稻收益翻倍的那一刻,是聂守军感到最幸福的时候。“新品种的水稻跟原来相比每斤增加一毛钱,一公顷就能多收1000元!”聂守军激动地告诉中工网记者、/p>
聂守军立足寒地水稻生产需求,破解多项技术瓶颈,选育优质、多抗、广适水稻新品种70余个,获得植物新品种?0余项。育成品种实现成果转?000余万元,累计推广面积1.6亿亩,累计带动农民增?200万元以上、/p>
正值插秧的收尾阶段,聂守军又一头扎进稻田里。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他眯起眼睛,眼神犀利地扫过每一株秧苗,时而蹲下查看,时而拿起笔记录,像呵护孩子般守护这片稻田、/p>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buschklein.com. all rights reserved